據報道,江蘇蘇州的朱女士與丈夫被封控在上海,13歲的兒子獨自在家中待了66天,上網課寫作業同時還將寵物貓狗照顧得特別好。朱女士表示,家里小區未被封控前會給孩子點飯吃,周末也會通過視頻教他簡單烹飪,雖然回家后發現家里有些凌亂,但是沒有生氣,只覺得心疼和心酸。
這名13歲的孩子因疫情防控所收獲的別樣成長,也啟示家長,要相信孩子,給孩子獨立自主的空間。雖然很多家長都意識到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性,但仍有家長不舍得放手。如果不是因疫情封控,不能和孩子在一起,可能朱女士也會整天圍著孩子轉,照顧孩子的生活,也就難以發現原來孩子還有這么大的潛力。
孩子的依賴性與長不大,都是父母大包大攬的結果。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與生活能力,并不需要專門創設環境,而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,教育引導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,承擔家庭責任。家庭教育要重視對孩子的做人教育,把培養孩子的獨立性、責任心放在第一位,這才能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,也促進孩子更好地成長。
很多家長都特別關注輔導孩子的作業,尋思以怎樣的方法可以提高輔導效率。受疫情影響,一些地方停止線下教學,孩子在家里上網課,這更讓部分家長抓狂,自己要居家辦公,孩子又要上網課,忙得團團轉。針對家長的這種抓狂情形,有的地方的賓館還推出“網課房”業務,宣傳“酒店托娃”的好處。
實際上,如果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責任心,家長根本就無需輔導孩子的作業,監督孩子上網課,孩子會安排好自己的學習時間,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。很多家長特別重視孩子的學習,從幼兒園起就開始教孩子識字拼音、算術等,可卻忘了幼兒園階段最重要的不是灌輸給孩子知識,而是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、生活習慣,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與行為規范。如教孩子整理自己的物品,洗自己的手巾、內衣內褲等等。
重視孩子的知識教育,而忽視孩子的習慣培養,就讓孩子一直難以長大,上小學還要家長幫整理物品,給孩子穿鞋、穿衣等等。去年,全國政協委員、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在兩會“委員通道”上告訴家長,“我教了40多年高中,在我看來,讓幼兒園的孩子養成整理東西的習慣遠比讓他們早識字重要?!?/p>
最近,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標準發布,把勞動課單獨設立為一門課程,這體現了對勞動教育的重視。家長應該通過讓孩子做家務,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和責任意識。朱女士可以為與孩子分開兩個多月而感到心酸,但不必因為孩子自己做家務、把自己和貓狗都照顧得很好而感到心酸,后者反而是家長應該感到高興的事。這種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,會讓孩子終生受益。
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,給孩子自主空間。一些家長不理解“為何自己辛苦付出孩子卻不領情”,其實,這就是沒有讓孩子去體驗,剝奪了孩子的體驗、實踐機會。讓孩子接受自己的安排,成為家長所希望的樣子,而不是讓孩子成為自己,這讓家長和孩子都很累。
疫情防控之下讓孩子照顧自己,是迫不得已,更需要家長有主動給孩子進行生活教育、生存教育、生命教育的意識。在日常生活中,培養孩子的生活技能、生存能力,讓孩子學會自主管理、自主規劃。
·凡注明來源為“??诰W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、美術設計等作品,版權均屬??诰W所有。未經本網書面授權,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、轉載或建立鏡像。
·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:jb66822333@126.com